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信息工程学院爱“布”释手实践队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的号召,投身于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广州市增城区瓜岭古村落开展“染”典藏——融合非遗工艺振兴乡村文旅发展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01感受“布”一样的文化魅力
7月10日,爱“布”释手实践队在瓜岭古村落走访章镇布艺文化,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与当地非遗传承同志同行,追寻非遗布艺记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认识到非遗传承重大变化,深刻了解非遗手工布艺的开展历程。一直以来,瓜岭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跟随党的前进方向,奋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02一针一线寄托祝福

爱“布”释手实践队在走访过程深入了解到章镇非遗布艺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中的瑰宝,是以布为原料,采用绣、缝、染、织、贴补等技法制作的各种精美制品。


他们在参观瓜岭村游客中心过程中,认识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技艺在瓜岭村交汇,进而化作玩偶、耳环、衣服、包包,一张张布匹,在瓜岭村交织出传统和新潮的魅力。越来越多的村民在非遗活化的针线里,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传承手工艺品还有一群人的守护,那就是“手艺人"。村里的绣娘与“章镇文化”签约合作牛仔布艺手锤,村民们不仅“重操旧业”,还能在家里边带娃边工作。

村里的残疾人也加入到牛仔布艺队伍中,收获劳动的快乐和果实。他们不以名利为核心,他们尊重旧手艺,接纳新时代,将生活变得富有美感和温度。对手艺人来说,手艺不仅是谋生工具,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坚持、一种责任。


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才不会遗失,才不会被现代世界淘汰,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守护,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这些文化才不会过时。

绣、镶、滚、嵌、宕、盘、拼、贴、钉,专注于手工,在每分每毫之间,细细感受时间漫步过的痕迹与纹理,梳理出该有的中国魂中国情,凝练出中国使命,回归传统,拾起现代生产剩下的边角料,用一针一线让灵巧的双手,缝合出一个个奇迹。
情感因为延续而愈加浓厚,文化因为传承而意蕴深远,信息工程学院爱“布”释手的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手工布艺的发展。他们满怀热情把目光投向文化遗产领域的生动实践,在实践中探求真知、增长才干践行青春报国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