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院系团总支、各学生组织及全体学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五四寄语精神,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教育厅、省学联决定于2020年暑期继续开展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校团委拟组织开展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 活动主题
青春助力脱贫 共奔幸福小康
二、 活动对象与活动时间
全体在校生;2020年7-8月(具体时间由实践队伍确定)。
三、活动主要内容
2020年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理论宣讲及国情观察、疫情防控宣讲服务、扶贫支农支教帮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等5个方向开展。校团委将根据我校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际开展情况和活动成效,于9月开展总结通报工作并择优向团省委推荐参评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
1.理论宣讲及国情观察。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开展宣讲报告、学习座谈、调查研究、政策宣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2.疫情防控宣讲服务。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深入当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社区防控排查、社会秩序维护、疫后心理疏导、便民利民服务,为战胜疫情作贡献。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活动,提供健康咨询,组织专家义诊,举办健康讲座,促进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环境水平整体提升。
3.扶贫支农支教帮扶。以我省相对贫困村为重点,围绕“两帮两促”行动、“青年云支教”计划、“七彩假期”项目和“情暖童心”工程等,开展学业帮扶、亲情陪伴、自我教育、素质拓展、敬老孝亲等形式的精准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农技培训推广、农业科普讲座、金融知识下乡、乡村规划引领、乡风文明宣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4.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托广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品德、传文化、惠民生等方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着眼倡导文明生活风尚,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基层群众革除陋习不吃野味,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5.“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结合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微视频、微信推文、调研报告、动漫、海报、图片,展现传统村落、红色文化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准扶贫典型村落以及村落中的文物古迹、非遗项目等历史、现状及文化内涵,反映广东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成果等。
四、活动的组织方式
结合国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鼓励学生结合相对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要求,在家乡就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突出主题。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四寄语和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回信精神为重点,结合阅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访谈实录,实践团队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伟力,深切感受人民领袖春风化雨般滋养青年心灵的精神魅力,从而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确保安全。以保证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活动开展前,要充分研究形势,做好安全预案。根据地方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工作部署,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3.就近就便。已在家学生以家乡为主开展社会实践,尽量减少活动半径,以5-10人规模组成实践团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宜。严禁组织大规模、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原则上不跨地区进行。
4.创新形式。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今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要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鼓励师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积极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等系列线上活动,推动线下线上融合联动。
五、活动的准备及相关要求
(一)制定活动计划
1.活动方案要紧扣主题;
2.活动方案要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每支实践队伍至少有1名指导老师);
3.活动方案要完整,目的、要求、内容、形式要详尽;
4.活动方案的经费概算要合理,化繁就简。
(二)申报立项
1.立项申报。实践团队于7月24日前填写申报表送至校团委。参加2020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立项获得资助,实际资助情况以评审结果为准。
2.审查批复。实践团队将相关资料准备完毕后,报校团委审批。
3.材料上报。须于7月24日前,将所有书面材料上交校团委,等待审批,电子版发至电子邮箱:327651174@qq.com。
上交书面材料清单:(含电子版)
(1)《广州华商职业学院2020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登记表》(请按相关说明准确填写)。
(2)所有团队队员已签字的《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扫描件。
(3)《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守则》扫描件。
(4)详实的社会实践计划书。
(三)经费支持
根据我院实际,将以立项资助形式开展活动,实际资助情况以评审结果为准。
(四)安全措施
1.制定安全措施。实践团队报送计划时要制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
2.指定安全人员。各团队必须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安全人员切实负其责任,相关负责人定期汇报安全情况。
六、开展实践活动
(一)7月下旬,校团委将组织成功立项的队伍的指导老师及队长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训会;各实践队伍也要召开动员暨安全培训会议(线上视频培训),明确注意事项与实践活动相关要求。
(二)暑期期间,各实践团队根据计划赴实践地开展活动。指导老师对本团队的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与管理(实地指导或云指导),确保实践团队安全、顺利地完成实践任务。实践开展期间,要求实践团队积极向校团委提交实践成果和实践感言,并以简报的形式及时反馈团队实践信息;积极联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实践团队在活动期间向团委至少提交3篇新闻稿(邮件主题:“组织+团队名称+标题”发送到邮箱327651174@qq.com),工作新闻稿及推送内容的质量和被采用的数量将做为后期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覆盖。各实践团队要在活动开展中广泛使用“三下乡”标识和“灯塔工程”标识,并加强与“广东学联”新媒体平台的联动互动。团队队员可撰写活动感受,以留言形式发送到“广东学联”微信公众号,格式为“#xxx大学(学院)xxx项目/团(队)#+内容”。实践团队,尤其是开展“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征集”“2020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调研报告征集”“镜头中的三下乡”等系列线上活动的团队,可通过gdsanxiaxiang@126.com向广东学联投稿,投稿内容应包括实践团队简介、特色做法、队员们所获所得(文字、图片资料)和项目成果。
七、总结表彰
1.材料上交。开学后第一周实践团队将实践成果的电子版上交至校团委,并同时将其它实践书面成果上交。
需上交的书面材料有:
(1)团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的图文信息材料;
(2)当地媒体对实践活动的相关报道、当地领导或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题词、慰问等(选交);
(3)接收单位评语(即实践活动意见反馈表,以团队为单位,无需每人一张)。
注意:(1)有拍摄实践活动DV短片的实践团队,返校后将DV短视频提交校团委,以便存档及使用。
(2)团队上交的材料直接与后期的资助发放和活动评比挂钩,希望各团队予以高度重视并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2.成果验收评比及总结表彰
开学后,校团委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验收评比会,对实践团队给予奖励。
各实践团队可自主举办形式多样的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召开实践团队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校团委将适时举行“三下乡”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点击下载文件:附件1:2020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立项登记表.doc
点击下载文件:附件2: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守则.doc
点击下载文件:附件3:团队队员个人责任书.doc
点击下载文件:附件4:2020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介绍信.doc
共青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委员会
2020年7月18日